top of page

包覆的執念,倫敦海德公園湖上的金字塔


初刊於《藝術收藏+設計》2018年08月 #131

 

油桶、布料、巨型公共建物是藝術家夫婦克里斯多(Christo)和珍妮–克勞德(Jeanne-Claude)兩人的招牌印記,這個夏天,藉著倫敦蛇形美術館的特展以及海德公園湖上的臨時性超巨型裝置,說一說這對帶有傳奇性的色彩的國際著名藝壇夫妻。

傳奇的開展與母題

克里斯多於1935年6月13日生於保加利亞,已故太太珍妮–克勞德於同年同月同日出生於北非摩洛哥卡薩布蘭加的一個法國軍旅家庭,兩人於1958年在巴黎相遇,並自1961年起攜手創作,開啟兩人超過半世紀的共同創作之旅。

克里斯多和珍妮–克勞德兩人的大型雕塑創作,旨在重新思考雕塑媒材的本質。兩人認為包覆建物的布料,因環境變化而擺動,隨著風、雨等變素,使得媒材得以在環境中起伏,如同人體肌膚般進行呼吸作用。與「包裹」(Wrap)技法殊途同歸的材料「桶」(Barrel),是兩人在六十年代初期於德國創作時,由包覆延伸出來的支脈,漸漸成為兩夫妻創作的雙軌母題,「桶」藉由堆疊油桶於水上,任由油桶隨著水波盪漾沉浮,在光線改變的同時,與週遭地景呼應,遠觀甚如平面油畫的觀賞質感,改變了雕塑本身的質地以及內涵。

兩夫妻的布料包覆多以「包裹」命名,油桶的堆疊則有個系列名稱「馬斯塔巴」(Mastaba),佐以發生的城市名稱,於全球各地的城市、鄉間蔓生。

 

小知識

「馬斯塔巴」在阿拉伯語意為「板凳」,意指四角形的結構,最早源自美索不達米亞文明,是埃及墓葬金字塔的文化原形,通常由泥料、磚土組成,後轉為石頭建料搭成,通常內含一座鑽至地底的墓葬區的通道,結構物亦具有傾斜面構成的牆面和平緩的屋頂等幾項特徵。

 


世界各地的震撼

克里斯多和珍妮–克勞德每件計畫持續時間由數小時至數月不等,馬拉松式的在各地展開,其中標誌性作品包含六十年代末,橫亙澳洲海岸的〈包覆澳洲〉(Wrapped Coast, Australia);七十年代橫跨美國加州北部總長近四十公里的〈飛奔的柵籬〉(Running Fence);八十年代美國邁阿密以六十萬立方公尺的粉色布料包裹十一座島嶼的劃時代創舉。近作〈門們〉(The Gates)更於紐約中央公園全長三十七公里的步道兩側,安上七千五百對鋼座,架起同樣數量的橘紅色門框,鋪上總面積九萬二千九百平方公尺的橘紅色尼龍布,視覺效果震撼,對於長時間處在城市景觀中的人們而言,地貌透過克里斯多和珍妮–克勞德兩人的裝置介入,將熟悉的街道改觀,可想見步行其中的親暱和衝擊。

當然,這兩夫妻也包裹過美國以外的標誌性公共建物,其中最為著名的幾件計畫,包含包覆塞納河上那座巴黎最古老的橋「新橋」(Pont Neuf),以及兩夫妻一戰成名的〈包綑柏林議會大廈〉(Wrapped Reichstag, Berlin)等計畫。

克里斯多和珍妮–克勞德兩夫妻於世界各地創作之餘,還有項特殊的堅持:不論創作規模多麼龐大、耗時多長,兩人的創作經費全數自籌,完全透過販售作品籌措,絲毫不接受外界(不論公立或私立)的贊助。也就是說巨型的地景裝置,由發想、經費籌措,至向當地政府申請展出許可等環環行政程序,皆由兩人一間扛起,獨立承擔。

所費不貲不說,可想而知因打通地方行政關節所耗費的冗長時間更不在話下。其中〈門們〉一作,作品全名為〈門們,中央公園,紐約,1979 – 2005〉,顯示作品的構想早在1979年就已誕生,期間經過二十六年的漫長光陰,一方面籌組到足夠的資金,二方面終於獲得紐約市政府批准執行。好在,2005年時任紐約市市長的巨賈邁克.彭博(Michael Bloomberg),本身就是克里斯多作品忠實支持者,也成為〈門們〉得以於中央公園展出的關鍵推手,這次克里斯多於蛇形美術館的展覽和戶外創作開幕,彭博也以蛇形美術館董事的身分出席慶賀。

倫敦馬斯塔巴

這次為了蛇形美術館的展覽,克里斯多創作了一件全新的作品〈倫敦馬斯塔巴〉(The London Mastaba),這件臨時裝置與展覽同時發生。諾大的裝置,由七千五百零六個油桶構成,水平堆疊於浮動平台之上,巨型雕塑作品高度將近六層建物高,漂浮於海德公園的蛇形湖泊之中,無根無錨,隨着水流而移動。克里斯多提到:

「展出的三個月期間,〈倫敦馬斯塔巴〉將會成為倫敦市中心海德公園的一景,裝置顏色將隨著光線在蛇形湖泊產生的折射而改變,近似乎一件抽象的繪畫作品。」

這座二十公尺高、三十公尺寬、重達六百噸的梯形金字塔,占了蛇形湖泊表面積的百分之一,由被漆成紅、白、藍、淡紫的圓筒堆砌而成,隨著太陽及天氣的轉換,顏色時而斑斕,時而如金屬礦石般耀眼。

克里斯多這次的創作,歷時兩個月方施作完成,由一組工程師協助結構與搭建,建築材料使用低環境影響的認證原料,試圖將對於環境的影響降至最低,並預計於展期結束後,將鷹架等租借材料悉數歸還,剩餘部分拆除並回收。

針對新作〈倫敦馬斯塔巴〉克里斯多特別強調,「這件雕塑和本次展覽,全然免費對公眾開放,免收門票、無須預約、沒有主人。」

這次於海德公園的新作,呼應數件克里斯多過往未能問世的計畫,包含1967年的〈蘇伊士運河〉,以及由1977年概念發端至今卻尚未落實的曠世計畫〈阿拉伯聯合大公國馬斯塔巴〉,此一計畫倘若得以實踐,預計為世界上最為龐大的雕塑,其體積將比埃及吉薩大金字塔還要龐大宏偉。

〈倫敦馬斯塔巴〉是克里斯多於英國境內第一件主要的戶外作品,與美術館內平行展出的《克里斯多和珍妮–克勞德:桶與馬斯塔巴1958 – 2018》特展,相得益彰。展覽由蛇形美術館藝術總監漢斯–尤利希.歐布里斯特(Hans Ulrich Obrist)以及策展人瑪麗莎.布蘭奇佛羅(Melissa Blanchflower)共同掌符,呈現克里斯多夫妻由1958年於巴黎年相遇,1961年起攜手共同創作至珍妮–克勞德於2009年於紐約逝世,以及此後克里斯多持續創作的歷程。

兩夫妻創作的每件計劃,於地景、城市景觀中介入的時間雖歷時不等,卻具有一個共同特性:計畫結束後旋即拆除。因此每件大型計畫皆有豐富的前期籌劃檔案、申請文書、執行期間影像紀錄等衍生物件,本次蛇形美術館的《克里斯多和珍妮–克勞德:桶與馬斯塔巴1958 – 2018》一展,也盡心網羅,呈現兩夫妻橫跨六十載的共同創作歷程,展出八十件雕塑、模型、繪畫手稿、拼貼、攝影紀錄等影像素材,包羅過往呈現過的計畫、從未實現過的計畫,以及現正籌劃中的項目等,以期全面捕捉克里斯多和珍妮–克勞德兩人的創作生涯和母題。

抓住夏天的尾巴,到倫敦旅遊的朋友,千萬別錯過這件海德公園蛇形湖上的臨時裝置介入,隔著波光粼粼的湖水,一同感受克里斯多和珍妮–克勞德兩夫妻,橫跨半世紀,對於「桶」和「馬斯塔巴」兩大母題的執著和廣闊。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