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Multi-cultural Communicator, Writer, Researcher and Consultant.
Publication
搜尋
淺談藝術文化節慶
初刊於《新緣》2023年10月 #87 撰文/李于一:藝術文化顧問,英國倫敦大學學院(UCL)藝術設計暨博物館學博士 緣起 首先,感謝新加坡台北工商協會青商會活動長王秋豐邀約為《新緣》撰寫專文。思來想去,筆者決定搭配國慶十月號專刊,聚焦「節慶」(festivals and...
慢全球化時代的洗牌——新畫廊模式?後疫情時代的反思與轉向(上)
初刊於《藝術家》2021年1月 #548 《經濟學人》雜誌在2019年初預告: 世界經濟發展將由冷戰後的「全球化」(globalisation)時代進入「慢全球化」(slowbalisation)時代。 如此的預測昭示了上個世紀90年代所代表的全球化熱潮將逐漸趨緩,市場、產...
聚焦2019斐列茲藝術週:倫敦藝術界的回應與反擊
倫敦藝術產業鏈穩固、市場體質健全,由藝博會與周邊展覽策劃可窺見藝術界主動將城市置入非洲當代藝術與非主流藝術市場的企圖心,系統性地為這塊水漲船高的新市場創造論述與價值鏈,將倫敦塑造成為「反抗西方霸權」的推手。
古董收藏的創新思維─黑國強的混搭哲學
收藏脫不開生活,生活本身又是多面向,混搭作為生活態度似乎也是理所應當。
2019香港巴塞爾藝術展展後觀察
在不同時代,藝術市場需要不同的橋梁,用以銜接不同的社群,在經濟無望快速復甦的下一個五年,藝博會如何協助各階層畫廊銜接藏家轉變中的輪廓,成為經營者下一個重要的課題。
一年一度的亞洲藝術商業市場把脈
每年全球趕場的國際專業人士在三月游牧到港,睜大眼睛進行為香港藝文景觀一年一度的把脈。
國際藝術博覽會的「亞洲模式」思考
專訪維伍德畫廊(Axel Vervoodrt)、世界畫廊、里森畫廊(Lisson Gallery)、佩斯斯畫廊(PACE),希望探討畫廊經理人如何看待第二波西方畫廊進駐亞洲的潮流和趨勢,秉著畫廊對於市場的觀察,勾勒出超越市場波動的「亞洲視野」。
2018巴塞爾藝術展香港展會:城裡的人
2018香港巴塞爾藝術展會所呈現的景況,象徵了亞洲經濟崛起的熱絡交易,為藝術市場的復甦注入信心暖流;與展會平行的論壇與展覽策劃,傳遞出對於大環境的失望,迫切尋求藝術做為政治解藥、探索藝術商業市場與文化生態中各式角色的互利共生關係,商業與批判交雜的詭異氛圍,瀰漫在會展忙碌的空氣中。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