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古董收藏的創新思維─黑國強的混搭哲學

初刊於《藝術收藏+設計》2019年10月 #145

 

今年八月的台北如同往年般悶熱,文華東方記者會現場,爆出了一陣熱烈的掌聲。

針對中美貿易戰藝術品關稅對於市場的影響,典亞藝博2019及水墨藝博2019總監黑國強一句:

「怕甚麼?頂多就不賣,留著,以後更貴。」

打破了幾日前香港因反送中抗議延燒導致機場暫停營運的緊張,也為兩岸三地古董市場以及綜合性藝博會注入一絲常青的自信,贏得滿堂同業的喝采,震開台灣古玩收藏市場底蘊深厚但欠缺東風的悶勁。

發佈會上,黑國強攜手居意古美術負責人張富荃,鄭重宣示典亞藝博品牌將於2020年4月於華山登場,延續香港典亞藝博與蘇富比、佳士得古董秋拍同步的做法,將與台北東京中央沐春堂拍賣公司春季拍賣會同期舉行。首屆預期招睞40至50家左右的展商參與,誓師呈現台灣業界最拔尖的精品,也期待邀來國際一流畫廊,將古玩、現當代藝術、水墨藝術等古今中外的藝品帶到台北。

《藝術收藏+設計》編輯部藉著黑國強來台宣傳的期間,與之進行深度訪談,由他身兼多重角色的特殊經驗著眼,透過個人收藏小故事談到古董傢俱鑑賞的趣味。黑國強也分享立基於「緣分」與「興趣」的生意經,並討論台北典亞藝博2020特殊的「綜合性」博覽會的定位,以及藝博會如何吸引年輕藏家的策略走向,最後以台北在亞太藝術市場的重要性結尾。

玩轉兩世代:黑氏古玩事業第二代掌舵人

一雙大眼輪轉,黑國強給人精力充沛、點子無限的印象。

他是全球少數具三十年經驗的青年古玩業者,於年輕時即跟隨人稱「明代傢俱之王」的父親黑洪祿做學徒,將古玩的行當裡裡外外摸得熟透透,對於選貨、經銷推廣、保養修復等各環節皆瞭若指掌,尤其對鑒定和修復古代黃花梨及紫檀傢俱尤其熟悉。

黑國強後又隨「中國古董收藏教父」安思遠(Robert Hatfield Ellsworth)學習,擔任這位美國紐約著名收藏家及古玩商的助理,期間不僅協助安思遠於香港成立並管理「中國文物藝術修復基金」事務,更在這段時間於全球各大藝術博覽會奔走,深化對於西方藝博會運作的了解。

隨後,於1999年自立門戶,創立了「研木得益」,專門從事中國古董傢俱及古美術的研究與經營,於你我熟知的香港古玩重鎮荷李活道,打響了自己古董傢俱店的旗號。

2006年,於美國經濟逐漸走向下坡後,在西方的國際生意漸漸沒有早期經濟榮景時來的順利,黑國強也認知到單打獨鬥以個體戶的身份推廣中國古董,長遠來說也難成氣候。在事業轉換的關卡,與太太一席談話,逐漸意識到華人圈長期缺乏常態經營的綜合型藝術博覽會,因此決心接受挑戰,於2006年試辦第一屆「典亞藝博」,在取得成功後,大膽沿用「混搭」的精神,開放展商將古今中外包羅各色的展品,共冶一爐。

自2014年至今,黑國強與嘉德藝術中心合作,在北京舉辦「嘉德典亞藝術週」,隨後創辦了全球首個以當代水墨為主題的藝術博覽「水墨藝博」。

而今年,他不僅宣示將典亞藝博品牌帶入台北,更與巨匠臻藏藝博會(Masterpiece Fair)達成長期合作共識,預計於10月於香港舉行的典亞藝博呈獻巨匠臻藏展館(Masterpiece Pavilion),擴張之勢,如破竹。

先收藏後經營:行家、藏家

獨特的經歷讓黑國強喜歡以「行家」自稱,對於自己又收、又藏、又經營的多重身份,他進一步說明:「其實我們的身分很奇怪,我還是喜歡管自己叫行家,行家收藏之餘,同時又做買賣。當然一個傳統的行家,總是有一些東西是不賣的,對於這些(非賣的)產品來說,那我們就是藏家。我父親就是這麼走過來的,當然我也受他的影響,延續這種模式:又藏、又收,有收、有藏,有時候又放手,有時候又找到一些新的收藏。」

故事回到1987年,黑國強開始跟著父親學習傢俱經營,洗筆筒、洗盒子,為傢俱打磨、上蠟的小差小事做得不少,但是個人收藏於當時卻尚未起步。直到1990年代中期,黑國強方將父親「先收藏後經營」的理念付諸行動,於河北購得自己第一件藏品 ── 一件明中期紫檀整雕如意雲紋枕頭。

「像這樣的紫檀小件,一般清代最多,但我推斷這件藏品年頭更早,可以到明嘉靖或萬曆年間。這是我獨立以後,自己看、自己買、自己拿主意的第一件收藏,所以對我十分重要。」

黑國強續言

「當時收紫檀枕的時候不到十萬人民幣,此刻回想起來,覺得二十多歲的自己真是勇氣可嘉。其實,收藏就要上手去摸,見識、體驗得多了才會有『鑒與賞』的經驗。另外,現在流行將老的傢具講成『宮廷的東西』,但傢俱不像陶瓷,有款識的極少(除漆傢具、漆文房外),要通過紋飾、做工及材質不斷推理、論證東西的好壞(真偽),鑒定起來的難度也可想而知。」

這件紫檀流雲枕,作為黑國強獨立後第一件藏品,購入後一直收藏至今。

緣分(Affinity)的聚集

古董圈行內人常常提及「眼緣」,看對眼了,就對了。對此黑國強有一套說法,他認為藝博會就是集一切「機緣」之大成:藝博會串聯不同行家,促進研究者、機構交流的地方,而藏家更得以透過不同的展陳脈絡,更了解一件作品的可能性,眾人於「輕鬆、優雅、高效益的氣氛」中做生意,一次網羅低中高各階層的買家。

他以自立門戶之後參加的第一場藝博會展覽為例:

「在整個博覽會中,我看到了很多的人,接觸到許多不同的客戶。我更第一天就找到了往後十年間最重要的客戶,一個陌生人。如此的博覽會平台一次就打好我往後十年的基礎。」

這也呼應了西方師傅安思遠教導的生意經,往「緣分」(Affinity)高的地方走,生意、人脈也就自然水到渠成:

「坐在店裡、辦公桌旁,甚麼都不做緣分就會低,你走出去單打獨鬥,這個緣分或許稍微好一點,然而在藝博會如此集中的平台,緣分的機會就非常巨大。」

華人世界的藝博會

藝博會作為一個平台,不僅是短暫快速聚集大量的商家,更重要的是確保所聚集的展商以及呈現作品具相同的水準。藝博會對於真偽與質量的認定,也是負責任的幫前來的藏家做出品質保證。

舉全球三十年老字號每年於荷蘭馬斯垂克(TEFAF Maastricht)舉辦的古典藝術博覽會為比較,西方的體系通常是由一群專家學者作為評審團體,建立於徵件、選件等挑選畫廊的嚴格機制之上。

相較於這樣的西方系統,黑國強提到中國古典藝術分門別類相當專精,因此無法複製西方這套評選模式,

「一來,我們囿於技術、時間所限,再者,中國古典藝術領域願意大量公開做鑑定的專家並沒有很多,也很難把他們都聚在一起(進行評審)。東方的物件與西方的脈絡系統還是不太一樣的,因此我們有一個比較符合大中華區的概念,就是選行家,而不是選東西,是選古董商自己的『商譽』。」

轉換成行銷術語來說,典亞藝博的機制是建立在「行家帶行家」類似保舉的制度之上,透過業內專業者相互誠信的「良好品牌」來做為守門機制。

混搭的理所應當

雖隨著父親學習,黑國強不諱言兩代之間對於經營以及「口味」必然存在差別,與父親相較,黑國強相對「洋派」。訪談中他多次提及早年初次於紐約軍械庫藝博會(Armory Show)看到一家西洋經營者將古董與中國當代藝術「混搭」所激起的震撼。

這一家專營中國官窯瓷器所謂「純古董」的畫廊,竟大膽地以中國當代藝術家劉丹的一部大字典搭配展出,也促成後來這件字典作品進了Yahoo!雅虎創辦人楊致遠(Jerry Yang)的個人收藏。

這次的經驗讓他感受到:

「原來做古董,可以這麼酷、那麼有型、那麼不分門戶,用現在的話來說,他們當時就以比較『先進』的概念進行混搭。」

這樣的經驗也鞏固黑國強對於「多方向收藏」(Cross Collecting)的信念,他認為台灣在跨門類收藏的氛圍上,藏家態度較新加坡、中國大陸更為開放和彈性,也就是因為如此的特質,他相當看好台灣「年輕一輩的未來性」。

如此的觀察扣合了近年的趨勢,也間接成為了來台推展典亞藝博的契機。

轉變中的鑑藏習慣

一年多前黑國強與張富荃兩人交流了目前對於台灣古玩領域的觀察,雙方都深刻感受到台灣業界與收藏界皆正在經歷新舊兩代之間的交替與陣痛。新一代對於有別於以往的推廣方式抱持更為開放的彈性,兩人期望藉著這個勢頭,提供一個平台,一則整合在地資源,二來引進國際能量,遠則達到擴大市場的可能。

問及這些年鑑藏習慣的改變,黑國強提到,收藏者對於物件的「好奇心」歷久不變,然而伴隨網路科技與線下工具日益密切地結合,讓過往一位行家、藏家終其一生或是需要歷時數十載方能取得的物件,如今可以在兩、三年的時程就能入手,大幅縮短購藏的週期。

隨著新品入手的速度變快,藏家得以在短時間內累積個人的收藏系譜;當然對於藏家來說購藏變得容易了,然而,對於畫廊經營者來說,一位藏家的收藏週期變短,代表了每一批藏家汰換的速度變快了,而可以培養新藏家的時間也隨之變短。

在面對這樣急速轉變的藏家週期,黑國強將「生活化」視為一種解決方案,「現在年輕人每天接觸這麼多的新聞資訊,不可能像過往收藏純古董的傳統態度。暫且不論珠寶、跑車,當一個人有錢了,在思考收藏時,當代藝術買回家後的未來性相對於古董來說存在許多不確定因素,而古董卻是客觀來看有百年、千年讓時間驗證過了的,所以許多年輕藏家,在自己的收藏品味逐漸成脈絡後,常常晉身為古董玩家。」

他認為自己所代表的世代,是介於老、少之間的「1.5代」,許多和他一樣的經營者同樣觀察到收藏品味的轉變。因此針對年輕一代的推廣策略,黑國強主張:

「(我們)希望把看起來傳統、嚴肅的事情以輕鬆的態度討論。說白了就是回歸收藏的樂趣,(年輕一代)傾向以現在很流行的茶、道具等生活角度、生活態度著手入門,古董也在本質上呼應這種現象,本身就是一門應用藝術(Applied Art)。有些人可能認為一張畫買回去就是藝術(的全貌),然而(作品)下面該配甚麼樣的傢俱,一張桌子上頭要擺甚麼類型的器具等等,可以有很多變化,因此是很實際的(一門學問)。」

回應收藏習慣與品味轉變的風潮,近年典亞藝博亦增設「匠人」計畫,囊括包含品茶、製香、花藝、瓷器、漆器、紡織、竹編、傢俱等延伸應用門類,並預計於2020的台北版本延續這個計畫,進一步提倡以「應用藝術」的角度思考古玩,讓藝術回歸生活,確保低、中、高不同階層的受眾都能夠挖掘到屬於自己的物件。

下一站,台北

隨著典亞藝博2020年登台,黑國強所創辦的藝博會品牌將正式成為兩岸三地華人圈唯一跨海經營的古典藝術博覽會平台。

他多次提及,典亞藝博是一項以華人為主導的策畫,旨在尊重在地脈絡,引進並傳承多年的海外籌辦經驗。藝博會作為一個具經濟規模的平台,能夠快速聚集不同階層的藏家與產業關係人,從與黑國強的訪談以及在記者會上的觀察,台灣古董業界與收藏界相當樂見台北典亞藝博的成形,期望這塊土地能夠搭上亞太藝術板塊挪移的商機,並有能力主動積極的回應藏家光譜轉變的端倪。

收藏脫不開生活,生活本身又是多面向,混搭作為生活態度似乎也是理所應當。黑國強主張更通盤的思考生活與藝品之間的關係,不僅結合自己對於「手藝人」的尊重並給予新世代的匠人們推廣作品的平台,更希望能夠進一步將中國傳統士人「藝術、生活無間」的態度,轉譯入二十一世紀,以期達成吸引更多新一輩觀眾進入鑑賞、收藏古玩領域的目的。

黑國強由香港帶入的經驗,脫胎於西方藝博會的形式,選擇師法符合華人古典藝術領域「行家帶行家」的截選機制,主張同業相互支持、經驗傳承。趁著新加坡藝術市場下滑頹勢,隔岸觀著反送中、中美貿易戰膠著的這把火,台北能否發揮在地古玩市場悠久的鑑賞歷史與人文優勢,考驗「台北典亞藝博」這個國際化平台,在地經營的成效。

最新文章

查看全部

淺談藝術文化節慶

初刊於《新緣》2023年10月 #87 撰文/李于一:藝術文化顧問,英國倫敦大學學院(UCL)藝術設計暨博物館學博士 緣起 首先,感謝新加坡台北工商協會青商會活動長王秋豐邀約為《新緣》撰寫專文。思來想去,筆者決定搭配國慶十月號專刊,聚焦「節慶」(festivals and...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