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Multi-cultural Communicator, Writer, Researcher and Consultant.
Publication
搜尋
西班牙近現代民族形象推手:伊格納西奧·蘇洛阿加
「西班牙印象」一展總結了蘇洛阿加身處在變動大時代的一生,他的生平與藝術風格似乎由各種矛盾結構而成:身為一名優渥的中產後代與遊走國際上流社會的波西米亞,他卻選擇民族、懷舊的卡斯提亞鄉間為創作謬思,筆下的人物與景象既活躍、飽富生機,又同時陰鬱頹喪。蘇洛阿加於法國旅居的經歷以及對
淺探前瞻科技時代美術館功能:再思未來藝文基礎設施公眾性
本文將透過歐美的策畫案例分析這些合作導向的生產手勢展現館方哪些對於未來藝文生態系的想像方式,同時檢視這些創意樞紐的不同展現各反映美術館對於支援系統基礎建設公眾性有著怎樣的思考藍圖,最後以美術館如何透過協力和共製參與未來生態系的共創作結。
2023赫爾辛基雙年展:後策展時代的集體智慧與環境責任
初刊於《藝術家》2023年10月 #581 由市立赫爾辛基美術館(Helsinki Art Museum)籌劃與製作的第二屆赫爾辛基雙年展(Helsinki Biennale)「可能浮現的新方向」(New Directions May...
後真相世代,美術館做為對話的安全空間──斯科特斯戴爾當代美術館「溝通不良時代的語言」
初刊於《藝術家》2023年6月 #577 在社群媒體成為訊息吸收主流管道的後真相時代(Post-truth era),美術館扮演著重要的公民角色。美國亞利桑那州斯科特斯戴爾當代美術館(Scottsdale Museum of Contemporary Art,...
正職:創作之外的營生日常──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伯蘭頓美術館「正職」特展
初刊於《藝術家》2023年5月 #576 想到藝術家的形象,映入腦中的意象多是一名遺世獨立、悉心捕捉模特兒神態的工作室場景。然而,軋著數個案子的斜槓人生,或許更符合多數創作者的日常。為了能夠營生並且賺取足夠的收入支撐創作:於這個案子擔任攝影師、在那檔展覽補位後製剪輯、每個學...
文化遺產管理的風向儀 – 博物館體系公義多元兼容原則的實踐(下)
道德歸還議題反應的是文化管理與博物館行政對於公義多元兼容原則(Equity, Diversity and Inclusion)的反省,映照出實踐者針對文化遺產所有權、論述權、知識權、展示權的反思。博物館從業者通過重新省視與文資源出社群之間的關係,積極地將與社群的長期夥伴關係視為藏
文化遺產管理的風向儀 – 延伸討論:藏品研究、知識轉移、衍生權利(中)
除了行政、法律規範修訂,政府與文化機構也通過補助和研究合作,進一步推動藏品研究,作為執行積極道德歸還的基礎。文化遺產的研究管理與應用,也產生漣漪效應,深化對於知識權力、研究量能等衍生領域的討論,擴大展現公平互惠原則,以回應社會改變中的訴求。
文化遺產管理的風向儀 – 道德歸還(上)
2022年暑期歐美的文化遺產(cultural heritage)與博物館界迎來幾項具里程碑意義的訊息,一來反映了行業對於殖民遺跡的反思,二來標示了文資管理原則朝向公平共融的轉變端倪。
機制正義的治理轉向:永續發展的藝文共振(下)
初刊於《藝術家》2022年2月 #561 檢視2021年對於永續發展的討論,除了從環境正義的層面思考永續議題,歐美藝文界也浮現諸多對於機制公平性的討論,衍伸出對於商業模式互利互惠(經濟力的永續)以及促進社會凝聚力(社會力的永續)的探討,這些思考也將永續的概念擴延至機制層面的...
環境正義的籲求與實踐:永續發展的藝文共振(上)
初刊於《藝術家》2022年1月 #560 梳攏2021年歐美藝壇討論最為熱烈的議題,莫非「永續」(sustainability)、「氣候正義」(climate justice)、「機構韌性」(institutional resilience)等關鍵詞莫屬。2021年暑期間西...
藏品多元化的實踐與爭議——美術館的回應(下)
初刊於《藝術家》2021年9月 #556 巴爾的摩美術館面對2020年原訂通過去藏進行結構性改革的宏願,雖因各界激烈的反彈而被迫中止,但是這樣的阻撓並不減滅美術館的改革決心。 美術館於今年年初宣布,原訂進行的改革在館方積極勸募下,獲得諸多支持。其中非裔慈善家艾琳·哈里斯·諾...
「去藏」的正反論戰——藏品多元化的實踐與爭議(中)
初刊於《藝術家》2021年8月 #555 積極去藏策略 巴爾的摩美術館(Baltimore Museum of Art)「去藏」(deaccessioning,或稱「出藏」)的決策,引起正反雙方強烈的辯論。愈來愈多博物館、美術館將去藏視為館藏管理的有效工具,更為積極地思考該...
藏品多元化的實踐與爭議(上)
初刊於《藝術家》2021年7月 #554 若套用「一句話讓某某界人士吵翻」的挑戰,試想一個引發博物館界論戰的題目,「去藏」(deaccessioning,或稱「出藏」)應能登上爭議排行榜前段。去藏的論戰折射出「新博物館學」的興起以及行業對於實踐的反思,映照出知識體系由永恆、...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