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藏品多元化的實踐與爭議(上)

初刊於《藝術家》2021年7月 #554

 

若套用「一句話讓某某界人士吵翻」的挑戰,試想一個引發博物館界論戰的題目,「去藏」(deaccessioning,或稱「出藏」)應能登上爭議排行榜前段。去藏的論戰折射出「新博物館學」的興起以及行業對於實踐的反思,映照出知識體系由永恆、固定轉向流動、相對的過渡,美術館等藝文機構的意象也逐漸由經典的「知識殿堂」定位,逐步趨向回應社會的「有機體」。


去年的疫情重創歐美藝壇,面對突如其來的營運危機,博物館展開一波「斷捨離」的自省運動,回歸組織宗旨和核心服務,藉機審視營運策略的適用性,也讓去藏這個各方堅持不下的題目,再度躍上辯論的擂台。


美術館館長協會(Association of Art Museum Directors, AAMD)於疫情爆發後在去年4月放寬去藏規範,期望幫助受到疫情衝擊的博物館更為彈性地調度資源,以度難關。AAMD鬆綁了過往出藏經費僅可用於購入新一批典藏品的限制,允許成員於財務最為吃緊的期間(2020至2022年)得以通過去藏籌措藏品的「直接維護」(direct care)經費,並免受協會的抵制與裁罰。


鬆綁如同浮木,為被疫情壓垮的機構提供不得不為的紓困可能,罕見地引發一波去藏潮,包含布魯克林美術館(Brooklyn Museum)、舊金山現代美術館(SFMOMA)、棕櫚泉美術館(Palm Springs Art Museum)等在內的館所前仆後繼地提出以去藏籌措藏品維護費用的做法。


其中, 巴爾的摩美術館(Baltimore Museum of Art)的規畫引起不小的波瀾,本文將退一步爬梳美術館近年的實踐脈絡,將去藏議題和相關爭議放入更廣闊的「實踐轉向」來思考,反芻巴爾的摩美術館將「去藏」做為營運策略革新的實驗。


領導層世代交替:大刀闊斧

2015年《經濟學人》雜誌統計:美國超過三分之一的博物館領導人將屆退休年齡,高達廿多所藝文機構陸續開缺尋找新的負責人。

面對領導階級的退休潮,博物館界迎來一波鮮見的世代交替,人事變革盪起實踐轉向的漣漪陸續在營運策略的各種細節裡發酵。現年四十三歲的巴爾的摩美術館館長克里斯多夫.貝德佛特(Christopher Bedford)即是乘著這一波退休潮上位的青壯領導人。


位於美國東岸馬里蘭州的巴爾的摩是一座以少數族裔為大宗的城市,少數族裔人口佔總城市人口逾六成之多,然而這間百科全書型美術館的館藏如同大多數具百年歷史的館所,講述的是崇高、有錢有權、美國白人的故事。


貝德佛特上任以來風行草偃,矢志將巴爾的摩美術館轉型成一座跟得上城市腳步的文化機構。有別於許多換湯不換藥的「多元化」做法,貝德佛特於上任後的第二年大刀闊斧地將美術館陳年的宗旨進行調整,從機構基因上將「公民參與」(civic engagement)置於館務的核心。


美術館宗旨由不痛不癢的「橫跨19世紀、現代與當代,追求藝術創新和卓越」,變為:

「巴爾的摩美術館旨在通過藝術,串聯城市;經由城市,鏈結世界,美術館矢志通過每一項決策(包含展示、詮釋、收藏,乃至董事會、員工和志工組成),詔示機構對於藝術卓越和社會正義的承諾,營造一座讓所有訪客都感賓至如歸的美術館。」

做為巴爾的摩美術館策略轉向的一環,館方積極擴增展覽與公眾活動的豐富度,籌畫了非裔酷兒藝術家馬克.布萊德佛特(Mark Bradford)2017年威尼斯雙年展美國館的展呈,並於隔年巡迴至巴爾的摩展出;除此之外,亦積極增加美術館做為市民學習資源的影響力,通過與中小學校、大專院校和研究機構合作,將美術館的典藏品活化為可應用於教學的素材,更鋪開館外教育站點,機動地將藝術帶入社群。美術館的行銷宣傳平台,也配合逐漸年輕多元的觀眾光譜,調整訊息的傳遞,全面烘托出新官上任後的創新氣象。


去藏契機與爭議

貝德佛特高效、有感的革新也觸及了節目策畫之外的結構性轉變,他為了達成願景的實驗大膽創新,引起正反兩方的擁戴和抨擊,其中以兩波去藏事件最為震撼。


首先,伴隨宗旨修訂,巴爾的摩美術館於2018年宣布去藏七件「白人男性」的作品(包含安迪.沃荷、勞生柏〔Robert Rauschenberg〕等戰後巨匠),並按照研擬的計畫將去藏籌措的790萬餘美元經費用來成立一項購藏基金,期望以基金的穩定收益幫助美術館逐步將藏品系統「解殖」,展現對於多元正義的決心。


疫情爆發後,乘著AAMD出藏規範鬆綁的列車,美術館於2020年宣布去藏另外三件戰後白人男性藝術家的作品,蘇富比預估可籌措高達6500萬美元,其中1000萬美元將用於少數族裔與女性藝術家的購藏經費,剩下的巨額款項原定用來設立一個提供館藏維護與修復的全新基金,這筆基金預計可回收至少250萬美元,不僅得以應付研究、保存、紀錄與展示的開銷,更有餘裕投入中長程組織再造,包含提高四十餘名館員的薪資、延長夜間開放,並持續在疫情衝擊收益的情況下落實文化平權,用來取消特展門票收費等政策;也原定以此筆經費規畫反偏見的館員培訓課程。


然而2020年選定去藏的三件作品,與館方2018年以館藏系統中較為重複的藏品進行去藏的做法不同,2020年選定的三件作品被業界視為高品質的代表作,研究價值與市場行情皆炙手可熱,引起軒然大波。


消息一宣布,即刻引來館內外各界撻伐,多位美術館的長期支持者連署投書馬里蘭州檢察總長,希望檢調能夠介入並徹查此次去藏的適法性,這封陳情信後續獲得數位曾任巴爾的摩美術館館長的業界泰斗聯名,取得近兩百位業界人士的連署。


反彈

前任董事會成員批評貝德佛特過度將機構資源投注於個人品味之上,通過去藏來增加館員薪資亦有利益衝突之嫌。榮譽董事會成員更撤回高達5000萬美元口頭承諾的捐贈承諾,並高調請辭,做為對於館務發展的抗議。


兩位擔任董事的年輕非裔藝術家亞當.潘勒頓(Adam Pendleton),以及為前美國總統夫人蜜雪兒.歐巴馬繪製肖像而一夕成名的艾米.謝拉德(Amy Sherald)於去藏開拍前夕宣布辭職,雖館方澄清兩位董事的離任與此次事件無干,藝術家也僅稱去職原因在於個人計畫無法配合董事任務的時間安排,但請辭的時間點仍然受到外界放大解讀,被視為對於現任館長和去藏決策的不信任票。


雖然貝德佛特堅決捍衛去藏的決定,並反覆澄清計畫並無不法,說明去藏不僅是藏品管理的重要環節,這次去藏決策更是經過嚴謹的館藏脈絡研究,再送由館長、典藏委員會、館務委員會和董事會核可後執行。董事會現任會長也強力支持館方計畫,並言「巴爾的摩美術館館藏的偉大並不會因為這三件作品而受到影響」,然而在眾議沸騰下,這項去藏計畫戲劇性地於開拍前數小時宣布胎死腹中。

最新文章

查看全部

댓글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