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後真相世代,美術館做為對話的安全空間──斯科特斯戴爾當代美術館「溝通不良時代的語言」

初刊於《藝術家》2023年6月 #577

 

在社群媒體成為訊息吸收主流管道的後真相時代(Post-truth era),美術館扮演著重要的公民角色。美國亞利桑那州斯科特斯戴爾當代美術館(Scottsdale Museum of Contemporary Art, SMoCA)舉辦的「溝通不良時代的語言」(Language in Times of Miscommunication)一展,即探討了後真相社會的兩極化現象。


展覽呈現十八位觀點各異的美國藝術家以「語言/文字」為基礎的作品,通過把玩語言揭示訊息的主觀性,提醒身處後真相社群時代的閱聽人面對訊息宜抱持的審慎態度。這次展覽貼合美國政治社會的氛圍和大事記,例如川普當選總統後的爭端以及疫情揭露社會資源分配不公的現實。藝術家們透過重新詮釋歷史,運用奇想展望未來,試圖打破歷史所暗示的既定結果。


前言:政治憂鬱

在探討展覽主題之前,有必要回顧一下美國(特別是做為展覽背景的亞利桑那州)的社會現況。


「政治憂鬱」一詞指的是因社會和政治失能而引起的集體憂鬱。這種情況在2016年川普當選後特別顯著,尤其年輕人(特別是左派)深刻體會到對個人命運失去掌握的失望、哀傷和焦慮感,形成了所謂的「川普憂鬱」(The Trump Depression)。


這種集體政治憂鬱間接促使了美國自2016年以來方興未艾的社會運動。這些旨在矯正系統性缺乏公義的社會運動,包含主張黑人權力的「黑人的命也是命」(Black Lives Matter)、訴求職場性侵和性騷擾改革的「Times Up」和「#MeToo」運動,以及爭取原住民族土地權益等社會抗爭。


近年來的社會運動風氣與美國人口結構的改變亦密切相關。紐約福特基金會(Ford Foundation)的趨勢預測顯示,美國預計在2045年成為非白人的「少數族裔」佔多數的社會。與墨西哥接壤的亞利桑那州的拉美裔人口在過去卅年中穩步增長,2020年人口普查顯示,該州超過三成的人口為拉丁裔,而總體少數族裔已接近該州人口總數的一半。


若將這些資料綜合解讀,或許可以更好地理解為什麼在2022年的期中選舉,中間派民主黨能在傳統上被視為共和黨堡壘的亞利桑那州獲得空前的勝利。媒體將這一結果解讀為選民年輕化、多元化以及中間選民對極端主義的抵制。


然而,同時期在田納西州,一項被簡稱為「變裝禁令」的法規開始實施,禁止在任何可能被未成年者接觸到的公眾場合進行具有性暗示的紅磨坊式歌舞表演,這項法規讓性少數族群的權益成為保守派的攻擊目標;同樣的禁令也在包括亞利桑那州在內的十多個州內進入立法程序,得到保守主義追隨者的擁戴。


美術館的公民角色

在同一片土地上、共享同一個時空,人們的生命體驗和政治訴求卻截然不同。在這樣的時代氛圍下,面對同樣的事件和訊息,「真實性」似乎取決於個體先見的認知,造成眾聲喧嘩的局面。


如此兩極化的氛圍也讓整體社會陷入文化戰爭的泥淖,美術館展示的內容隨之變得高度政治化。對此,斯科特斯戴爾當代美術館館長暨總策展人珍妮佛.馬凱伯(Jennifer McCabe)接受筆者訪談時表示,


當代美術館的任務是反映所處的當下,支持藝術家透過作品試圖消化和理解社會的分歧。美術館不持立場,提供對話的安全空間,讓不同的意見被妥善表達。透過藝術家的眼睛,觀眾能夠聆聽不同觀點,為這個缺乏共識的世界保留一處培養同理心的所在。

馬凱伯還表示,


美術館積極採取更為共融的措施,以因應在州境內少數族裔觀眾穩步成長的現象。從營運策略、員工組成、展示形式到公眾活動規畫等各個面向著手,美術館逐步與改變中的社群光譜同步,盡可能達成英語、西班牙語雙語的環境。

針對「溝通不良時代的語言」展覽,美術館推出了一系列鼓勵觀眾互動、較輕鬆的參觀資源,包括以作品概念為核心的趣味填字遊戲和增加媒體識讀的導引習作。這些互動活動邀請觀眾一同思考:當影像、物件和文字被重新組合與錯置時,閱聽人接收的訊息將產生哪些改變?對事件的詮釋是否受到個人既有觀點的影響?透過這些活動,觀眾可以更深入地思考如何理解和詮釋展出的藝術作品,並審視在社群時代,面對訊息時宜抱持的識讀意識。


重寫與想像:可實踐的烏托邦?

展覽本身著重呈現異質觀點的交錯,張約克(York Chang)形象化地轉譯出這股嘈雜。藝術家展出的「實圖」(factograph)系列透過拼貼並置來自不同報紙的影像與文字,操弄意義被建構的方式,一來指向後真相時代中訊息(以及假訊息)被塑造的過程,同時也成為藝術家對現實再詮釋的個人詩學。這些被擺弄後的「新聞」被輸出成一張張如同報紙的印刷品,疊放、散置於展間,視覺化地呈現出訊息的紛雜。


克里斯托福.賈各敏(Christopher Jagmin)的〈前言〉(Preamble)則以英國同志圈的密語(Polari)重新書寫美國《憲法》的前言,讓過去用以偽裝、辨識性少數社群的暗語進入權力主流,為受到邊緣化的群體發聲。作品思考美國《憲法》開宗明義點出的「我們/人民」(We, the people),這一看似同質的群體,如何由早期立憲時的白人、擁奴、父權、異男隨著時代的變遷而產生推移,點破堅守保守價值的不合時宜。


埃普麗爾.貝伊(April Bey)的〈亞特蘭提卡(飯店房間星球指南)〉(Atlantica (Hotel Room Planet Guide))是藝術家為一座烏托邦星球製作的宣傳廣告,做為遊客造訪時的觀光指南。這座創想出的星球非裔未來主義色彩濃厚,星球中不存在男性中心的殖民歷史,黑人社群也從未體驗過創傷。貝伊這樣的奇幻世界觀深受父親的啟發,每每在自己兒提時期受到歧視對待時,身為「星際爭霸戰」(Star Trek)影視系列忠實粉絲的父親時常編講出這些近乎民族神話的故事做為安慰女兒的方式。貝伊通過創作實踐,試圖將這個以黑人視角為中心的美好星球塑造成為可供社群共享的真實。


威廉.包錫達(William Powhida)的作品〈代議的可能〉(Possibilities for Representation)是一件大型時間表裝置,佔據數個牆面。時間表上同時存在多重的現實,一來標示了美國政壇重要的歷史時刻(從早年殖民地定居者直到近期社會大事),同時也混雜了美國社會的大眾文化(包括娛樂、影視甚至暢銷小說),更呈現多個藝術家對於未來的推想。自2020年首次展出以來,包錫達不斷對作品進行調整,以呈現他對政治情況的研究和臆測。這樣的做法使得政治現實與線性歷史脫軌,烘托出所謂的「現實/真實」如何在個人經驗、歷史實況、想像臆測等主客觀條件中交雜伴生。


安娜.曹勞拉奇斯(Anna Tsouhlarakis)的裝置作品〈原民指南計畫〉(The Native Guide Project)借鑑小學教室常用的正向強化教學策略,旨在解決原住民族面臨的隱微歧視問題。藝術家在公共空間中放置帶有揶揄意味的標語,試圖打破人們對原住民族文化的刻板印象,並透過觀念藝術的方式,奪回原住民族對文化的話語權,探索原民美學更為多元的可能。


結語

「溝通不良時代的語言」一展展出川普當選總統後美國藝術家的創作,他們透過各種對「語言/文字」的把玩,挑戰權力結構和刻板教條,詰問「現實/真實」如何被傳遞和被認知。展覽突顯藝術社群如何通過詩歌、標語等文字為基礎的作品來抵抗資源分配的不公,並提出對美國民主機制的質疑。通過審視社會立基的建國神話,藝術家解析了這些根深蒂固的權力結構如何被複製、鞏固(或顛覆),以期撼動當代制度失能的根源。


做為異質觀點溝通的庇護所,美術館提供了一個對話的安全空間,支援社群發洩焦慮、促成不同觀點能被展現和聆聽,這也讓此次展覽如同一種集體療癒,呈現藝術家透過行動與倡議,放眼未來,邀請觀眾藉由重新解讀歷史,想像更為公義的社會,譜寫出通往更美好的未來的路徑。

最新文章

查看全部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