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淺談藝術文化節慶

初刊於《新緣》2023年10月 #87

撰文/李于一:藝術文化顧問,英國倫敦大學學院(UCL)藝術設計暨博物館學博士

 

緣起

首先,感謝新加坡台北工商協會青商會活動長王秋豐邀約為《新緣》撰寫專文。思來想去,筆者決定搭配國慶十月號專刊,聚焦「節慶」(festivals and celebrations)作為本文主題,或許更為應景。


雙十國慶,彩旗飄飄是國人成長的共同經驗,每到十月不僅國內大小慶祝活動、展演目不暇給,海外僑民也藉此活絡感情,熱鬧非凡。本文將藉機梳理現今在藝文領域舉足輕重的「節慶」背後的歷史脈絡,以及「節慶經濟」作為方法,於世界各國遍地開花的緣由,最後淺探東南亞藝文節慶發展的現況。



大哉問:何謂節慶?

根據牛津字典,英語「節慶」(festival)字源可追溯至拉丁文與古法語,一來取歡騰、喜慶(festive)之意;二來也由宗教慶祝常見的宴飲(feast)活動演變而成。不難看出,作為慶賀,節慶時常伴隨著歡樂盛宴以及某種程度的儀式(或宗教)性質。


延續這樣的字源探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將節慶定義為「具主題性的公眾慶祝活動」,涵蓋「在本地發生一切正式與非正式的文化活動」。就此定義來看,各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範圍內的文化祭典(例如:廟會等),皆在此範疇,具有悠久的發展歷史。


再深入一點來說,這些豐富多樣的文化表現形式後續衍伸出許多變體,包含定期舉辦的音樂節、文學季、運動會、博覽會甚或三雙年展等大型文化活動,都可視為節慶的範疇。


其中現代博覽會以及三雙年展等定期展會可溯源至19世紀中葉英國水晶宮萬國博覽會,這項世界首創的展會以各國文化與工業科技為題旨,將本國的藝文和科技產品與世界各國的奇觀並置,期望通過對比,展示工業革命後英國取得的輝煌發展。


通過這樣的論述方法以及展演手段,進一步合理化東道國的敘事與視角,強化主辦國對內及對外在文化治理上的權威,帶有相當的民族主義和殖民主義(乃至後來的新殖民主義)色彩。這樣的做法將文化軟實力視為鞏固影響力的手段,不僅向觀展的國內民眾(公民)進行國族教育,同時也向世界他國展現本國的經濟實力與文化創新力,突顯節慶隱含的公民教育使命以及國際競爭的目的。


藝術節慶與博覽會在19世紀末逐漸分支。於1895年成立的威尼斯雙年展是全球最古老的藝術節慶,不僅以藝術為主軸,更引入了國家館的概念。因此,每兩年除了由策展人策畫的主題展外,主辦方還邀請各國(通常是受邀國的文化部、國家藝術基金會或公立美術館)在園區設立國家館,並透過評審方式,評比出最佳呈現的國家館,並授予金獅獎的殊榮。這樣的國家館競爭模式,逐漸讓威尼斯雙年展成為藝術界的「奧林匹克」,而這種競賽模式,使文化節慶透過軟實力型塑國家競爭力的意圖更加白熱化。是否能夠在威尼斯雙年展設立國家館,也成為地區文化發展的重要指標,例如烏茲別克於2019年首次參加,而貝寧共和國也將於2024年晉升為威尼斯雙年展國家館的成員。



節慶與地方創生

節慶與文化軟實力相輔相成的關係,隨著1990年代「創意經濟」(Creative Economy)的崛起,經歷了新的轉變,獲得廣泛的關注。「創意經濟」作為一個全新的產業歸類,在文化政策實踐者的運作下,被塑造為傳統產業凋零後,產業升值轉型、走向知識經濟的絕佳途徑,促使各國政府投入文創產業調查的熱潮,台灣(以台北市文化局為首)是東亞國家中最早的推動者之一。


在創意經濟的旗幟下,大型節慶通過藝術文化活動凝聚地方意識與公民認同的功能逐漸受到重視。舉辦大型活動吸引文化觀光人潮,也被視作活絡在地經濟的不二法門,加上大型文化活動提升主辦城市全球聲望的多重重要性,更使得各級政府對此高度重視。以台北市為例,短短七年間舉辦了四場超大型全球活動,包括2009夏季聽奧、2010花博、2016世界設計之都和2016夏季世大運。為支持這些大型節慶所投資的軟硬體(在後續規劃得當的情況下),也成為各地重要的基礎建設和文化資產。(關於節慶經濟的批評與負面影響,或許未來有機會再另文探討。)


上述諸種好處令藝文節慶逐漸成為文化政策的重要支柱,這種政策偏好也讓世界各地的文化週、藝博會、表演藝術季、三雙年展等節慶活動如雨後春筍般蓬勃發展。特別是在1990年代,亞太地區掀起了一波雙年展熱潮,許多以城市命名的展演節慶,如台北雙年展、上海雙年展、光州雙年展以及後來的新加坡雙年展等紛紛冒起。主辦城市無不期望通過這些新成立的節慶,提升自己在區域間的領導地位並鞏固本國於全球當代藝術發展中的話語權。



淺談東南亞藝文節慶趨勢

亞洲的文化節慶不僅能提升地方經濟、活絡文化觀光、凝聚地方意識以及提升國際競爭力,還肩負起藝術教育、文化傳承以及產業發展的多重任務。


英國文化協會(British Council)發布的研究報告《東南亞節慶:創意經濟的催化劑》(Festivals in South East Asia: Catalysts for the Creative Economy)指出,區域間的文化節慶所推出的公眾活動具有知識創新(論壇、新作委任)與展示教育(展覽和工作坊)的重要功能。而如同藝博會等以銷售為導向的活動類型,不僅具備市場宣傳與經銷的作用,也提供專業工作者商業開發與人脈拓展的重要交流場域。


新加坡以其蓬勃的節慶文化聞名,其中由新加坡藝術文化委員會(National Arts Council)與該國旅遊局合辦的「新加坡藝術週」(Singapore Art Week)不僅成為全國各大藝術機構與文化組織推出旗艦活動的時機,同時也肩負起區域交流的重任,每年吸引眾多專業人士造訪。例如今年初成立的當代藝術博覽會Art SG就是搭著新加坡藝術週的順風車,乘勢而起,吸引了超過四萬名訪客。


以今年為例,新加坡藝術週同期舉辦了多個活動,包括微型博覽會S.E.A. Focus、新加坡雙年展以及新加坡於威尼斯雙年展國家館呈現的返國展覽等亮點計畫。這些活動不僅慶祝後疫情時代藝文產業的復甦,一來注重突顯科技創新與藝文生產之間日益密切的關聯,二來擴大展演活動於城市的足跡,讓相關活動於新加坡各個區域巡迴演出,將展演節目帶到美術館和劇場以外的場域,為觀眾提供重新認識跨域實踐的契機。今年初的活動亦整合了全城的藝文資源,推出了勿拉士峇沙(Bras Basah)周邊結合飲食、公眾藝術(壁畫)與文資遺產的導覽活動,揉合美食與在地文化,為觀眾帶來多重感官的參與體驗。


明年的新加坡藝術週預計於1月19日至28日舉辦,今年初已完成活動的公開徵件,目前可知預計包含展覽、導覽、公眾活動(論壇、演講、工作坊)、表演、放映、戶外裝置等提案,令人期待。


參考資料

  1. Art SG (n.d.). Official Website. Retrieved 12 Apr. 2023, from https://artsg.com/.

  2. British Council, Jojia Festival, Jojia Festival Studies Centre & Tom Fleming Creative Consultancy (TFCC) (2022). Festivals in South East Asia: Catalysts for the Creative Economy. Retrieved 11 Apr. 2023, from https://www.britishcouncil.sg/sites/default/files/festivals_in_south_east_asia_report_.pdf.

  3. Filipovic, E., Van Hal, M. & Øvstebø, S. (2010). Bienniology. The Biennial Reader (1st ed.) (pp. 124-135). Bergen Kunsthall & Hatje Cantz.

  4. Gardner, A. & Green, C. (2016). Biennials, Triennials, and Documenta: The Exhibitions That Created Contemporary Art. Wiley-Blackwell.

  5. Markusen, A. & Gadwa, A. (2010). Creative Placemaking. National Endowment for the Arts, USA. Retrieved 5 Mar. 2023, from http://arts.gov/sites/default/files/CreativePlacemaking-Paper.pdf.

  6. Oxford Dictionary (n.d.). Festival, adj. and n. In OED Online.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Retrieved 11 Apr. 2023, from https://www-oed-com.libproxy.ucl.ac.uk/view/Entry/69567?redirectedFrom=festival.

  7. Singapore Art Week (n.d.). Official Website. Retrieved 12 Apr. 2023, from https://www.artweek.sg/.

  8. UNESCO (2015/2022). Festival Statistics: Key concepts and Current Practices. Retrieved 11 Apr. 2023, from https://www.unesco.org/en/articles/festival-statistics-key-concepts-and-current-practices#:~:text=Simple%20definition%20of%20festivals%20as,all%20expressions%20of%20cultural%20events.

  9. United Nations (2008). Creative Economy Report 2008: The Challenge of Assessing the Creative Economy: Towards Informed Policy-Making. United Nations. https://unctad.org/en/Docs/ditc20082cer_en.pdf.

最新文章

查看全部

Kommentare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