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重新定義與社會正義的關係——新畫廊模式?後疫情時代的反思與轉向(下)

初刊於《藝術家》2021年2月 #549

 

「危機感」或許能夠作為過去這一年的註解:新冠疫情造成社會經濟全面停機,美國大選、黑權運動「#BlackLivesMatter」與氣候變遷,將許多過往被視為理所當然的常態推翻。社會運動雜沓風湧,一股腦地將體制的諸多不公義攤開於眾人面前,不僅掀開警察與司法制度長期對於特定族裔的偏見,更在歐美捲起一波關乎生存權與身份認同的深層危機意識。


因疫情影響,畫廊作為收入大宗、一向倚重的藝博會接二連三地取消和延期,中小型畫廊、藝術家以及行業工作者,因銷售與展覽機會銳減,面對倒閉、轉行、失業的危機,生計大受衝擊。


於此同時,身份政治當道,舉著抵制大旗的「取消文化」(cancel culture)以及隨之而來的批鬥、剖白和革新,掀起不少震盪。諸種因素的作用下,讓商業畫廊在過去的一年中,對社會議題採取有別於以往的態度。


藝術實踐的轉向

蛇形畫廊(Serpentine Gallery)去年夏天發布的《未來藝術生態系》(Future Art Ecosystems)報告指出:


藝術產業正在進行營運模式的質變,產業所習慣的傳統產銷循環,因新科技的介入而慢慢被撼動,影響層面擴及構思/研發、生產/製作、傳播/展示、消費/銷售等各個面向。其中,自媒體的發展強化了藝術家與受眾直接溝通的橋樑,藝術生產者得以跳過畫廊、美術館、媒體等傳統守門員的仲介,直接參與自己在乎的社會議題,也讓政治表態成為藝術實踐的關鍵環節。

針對這些現象,《未來藝術生態系》報告總結:

如同藝術型態以及藝文生態系的轉變,藝術生產者如今需要被「支援」的方式與以往大不相同,這樣的趨勢預示了機構與企業在藝術體系中所扮演的角色,勢必也將逐步隨著藝術實踐的變化而調整。

換而言之,當「社會參與」(socially engaged art)成為當代藝術的常態,那些過往被市場菁英視為「過度政治」的議題,在這個讚揚社會正義與身份政治認同的後疫情時代,順理成章地成為品牌塑造的不二法門。對於議題的表態一來彰顯了企業文化,二來鞏固了畫廊和藏家與旗下對於社會議題日趨敏感的人才庫(藝術家、員工)多方之間的關係,三來也強化了當代藝術產業與主流民意的關聯性。


身份政治:社會正義敏銳

過往一年來,聲量最高的社會運動非屬被《藝術評論》(ArtReview)雜誌列為2020年度百大風雲榜之首的「#BlackLivesMatter」不可,這一場民運因司法正義而起,進而將批判的眼光帶至警察制度以外、一切包藏禍心的體制化歧視。這波運動取得藝文界廣泛的響應,開啟了業界轉向檢討權力結構失衡,主張「族群正義」、「權力重構」的熱潮。


格萊斯頓(Gladstone)畫廊如同許多藝術同業,以行動支持改革,積極為黑權機構與司法正義組織籌款,設立1萬5千美元的配捐基金(matching fund),旨在以同等額度對捐,鼓勵民眾能夠積極參與籌款。卓納畫廊(David Zwirner)針對產業長久以來人才(經濟和族裔)背景過於單一的現象,宣告推出一座由非裔總監領導,雇用清一色非裔雇員的商業空間,期望能夠藉由這項實驗,通過提供工作機會與晉升管道,鼓勵少數族裔後進投身(並留在)藝術產業,從本質上改變行業的基因和生態。


針對體制失衡,洛杉磯的大衛.科丹斯基(David Kordansky)畫廊則與非裔藝術家勞倫.海爾賽(Lauren Halsey)達成協議,將海爾賽部分新作的購買權預留給非裔藏家,試圖改變收藏權長期受到少數群體壟斷的產業情況。


回應藝術實踐的轉向,高古軒(Gagosian)大動作宣布一項專為旗下藝術家提圖斯.卡普哈(Titus Kaphar)而生的慈善計畫:宣示畫廊將負擔藝術家所創辦的非營利孵育空間「NXTHVN」實習計畫的全部經費,提供康乃狄克州紐黑文(New Haven)當地非裔、拉美裔高中生給薪的實習機會,更以高古軒廣布全球的總監為師資,為實習生提供線上課程,系統性深化對於國際市場、數位行銷、展務施作與銷售、藝博會策略、藏家網絡拓展等課題的了解。(雖然此項計畫的高古軒發起人山姆.歐洛夫斯基(Sam Orlofsky)因個人品行有虧,在被爆料而受到內部調查後遭解聘,跌落神壇,但是高古軒對於「NXTHVN」這一項社區計畫的支持,仍是藍籌畫廊在社會正義轉向上的重要里程,顯示了商業畫廊將藝術家的社會實踐納入支援體系的象徵手勢。)


除了社會正義外,「環境正義」也主導焦點,以倫敦藝術界巨頭為基礎的「畫廊氣候聯盟」(Gallery Climate Coalition)推出線上碳排放計算機,鼓勵同業透過計算商務旅行、運輸、施作、空間經營等活動的碳排放足跡,共勉產業能夠更有意識地降低企業營運的環境影響,以更永續的方式經營眾人的未來。創始成員包含里森(Lisson)、賽迪HQ(Sadie Coles HQ)等畫廊,以及擁有媒體平台與全球藝博會的斐列茲(Frieze),目前已集結超過50家畫廊同業與為數可觀的藝術家、企業加盟。聯盟不僅鼓勵成員進行年度碳排放足跡的自我稽核,也加碼環境正義的研究與推廣,預計定期舉辦講座、藝術實踐發表等活動,思考藝文界如何為生態危機盡一份力,矢志於未來十年間逐步降低營運的碳足跡至現今的一半,盡可能達成「零浪費」,以符合巴黎氣候協定的共同目標。


產業生態系關懷

商業畫廊過往一年對於社會的關懷也展現在新冠疫情之上,其中不乏義賣、籌款的慈善舉動,例如:豪瑟沃斯(Hauser & Wirth)、厲蔚閣(Lévy Gorvy)等國際畫廊,積極為那些因疫情影響,畢業展被取消的藝術學生舉辦線上展覽,取得銷售與曝光。


除此之外,豪瑟沃斯更宣示將一切畫廊線上銷售所得利潤的一成,捐贈作為世界衛生組織的新冠應急基金,畫廊也參與義賣為紐約因疫情衝擊而營運困難的美術館籌款;更策劃了一檔名為《家作》(Homegrown)的線上展覽,無償開放線上銷售平台,給自家員工和自由工作者宣傳、銷售作品。這檔展覽將鎂光燈讓渡給幕後的勞動者(包含:員工家屬、技術人員、接待人員以及龐大藝文創意產業的輔助工作者),期望為這些支撐藝術產業運轉、卻因時薪制的零工經濟,嚴重受到疫情衝擊的工作者發聲。


豪瑟沃斯對於產業生態系的善舉,與卓納畫廊不謀而合。作為銀彈充足、有能力能夠於疫情發端前,率先拓展網路平台的成功先行者之一,卓納畫廊認知到數位基礎建設是一項不斐的投資,因此於疫情期間開放線上銷售管道,邀請中小同業於自家數位平台進行展銷,期望能夠通過這樣的邀請,幫助同業度過難關,與羽翼未豐的同業,分享數位基礎建設、媒體曝光、藏家網絡導引等資源與效益。


此項計畫已於紐約、倫敦、洛杉磯、巴黎與布魯塞爾等城市推展,如此的操作不僅傳達了卓納畫廊對於商業生態系「健全性」的重視,也呼應了創辦人大衛.卓納近年呼籲「利多者為利少者多負擔一些」的核心態度,他深信唯有如此,中小型畫廊才能持續育才,與藍籌畫廊各司其職,為市場養成新興、青壯和中生代藝術家,持續建構不同職涯階段創作者的作品脈絡、知識論述以及收藏體系,市場方能走向更為健全、多元的發展。


結語

過去一年疫情加速產業重整,應運生出新的競合模式,在脫歐的推波助瀾下,市場板塊逐步位移,讓長島漢普頓、邁阿密棕櫚灘、巴黎、布魯塞爾等城市成為畫廊在「慢全球化」的後疫情時代重新布局的據點。實體畫廊與展攤的重要性,也將由交易地點轉為品牌塑造的功能,而商務策略亦可嗅出線上、線下多角配合的長期趨勢。


商業畫廊的態度,在過往一年之間,可拼湊出一些轉向的端倪:因應藝術實踐的轉向、猛惡的疫情以及改革的呼聲,不僅在營運上更為「社會正義敏銳」,整體產業在疫情危及存亡之際,也傳達了生態系共享互利的精神,此些轉向或許象徵意義大於實質,但仍不失為體察「畫廊模式」位移的線索。

最新文章

查看全部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