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巴西式的現代:羅伯托‧佈雷‧馬克思的活藝術

初刊於《藝術收藏+設計》2019年09月 #144

 

是甚麼樣的一位博學多聞的通才,讓他的生活熱忱能夠關照到景觀、建築、水族、植物學、音樂、繪畫……如此多彩的方方面面?

巴西博學家羅伯托‧佈雷‧馬克思(Roberto Burle Marx)是二十世紀現代主義的一顆閃耀之星。他的設計如同他的繪畫風格一般,大量運用抽象圖樣,六十年的職涯曾操刀逾兩千座的造景作品,涵蓋世界各國的各色公園、庭院以及公共空間,其中,最為人知的作品非其里約熱內盧的馬賽克海濱步道莫屬。

除了設計傑出外,佈雷‧馬克思更是將現代主義地景建築的概念引進巴西的關鍵人物。他自學成材,大量投注時間與精力在植物學與生態學的研究上,對於雨林植物新品種的發掘貢獻良多,一生發現總計近五十項的植物新種。他也通過於作品中引用巴西原生種的熱帶植被和花卉,向世人推廣他所鍾情的熱帶美學,並在期望世人能夠欣賞叢林的生命力之餘,不遺餘力的推動雨林保育,成為環境保護議題的提倡先驅。

這一期就讓我們來談一談紐約植物園暑假帶來的佈雷‧馬克思回顧展,看一看園方如何雜揉植物造景、視覺藝術、巴西音樂舞蹈等看似風馬牛不相及的元素,重現佈雷‧馬克思熱情洋溢的沉浸式景觀設計作品。

植物園的再想像:一位通才的跨域熱帶美學

紐約植物園的暑期強檔《巴西式的現代:羅伯托‧佈雷‧馬克思的活藝術》(Brazilian Modern: The Living Art of Roberto Burle Marx),是首次成功結合佈雷‧馬克思園藝成就與視覺藝術實踐的一檔回顧型展覽,精彩地將這位二十世紀巴西現代主義博學家蔥蘢的想像世界鮮活地重現給美東的觀眾。

為了忠實展現佈雷‧馬克思的實踐,紐約植物園特別邀請到他的徒弟暨摯友雷蒙‧強戈(Raymond Jungle)設計本次展覽的戶外展區。以多個佈雷‧馬克思膾炙人口的計劃為靈感,戶外展覽重新詮釋了他獨樹一格的景觀操作,於園區內塑造出蜿蜒的走道、粼粼的濕地水景,以及鬱鬱蓊蓊充滿異國風情的雨林花朵與植被,營造出迷人奔騰的熱帶氛圍。

這次展出不僅興師動眾打造開園以來最大型的植物庭園工程,更是騰出植物園圖書館的畫廊空間,用以展示佈雷‧馬克思的繪畫、紙上作品與織品等和庭園設計互為闡發的藝品創作。而展覽期間的教育推廣節目也進一步延伸,系統性地介紹形塑藝術家美學思維的音樂與舞蹈,將植物園搖身一變,宛如一場熱鬧的巴西嘉年華。


無心插柳的熱忱:好奇心滿點的奇葩

佈雷‧馬克思這位奇葩,生於1904年的巴西,少時夢想成為一位畫家。卻在他早年赴德國深造習畫時,因時常造訪柏林的植物園,無心插柳地為後續景觀設計的職業生涯起了蒙,也就此開啟了他對於巴西原生花卉窮盡一生的喜愛和不懈的自學軌跡。

二十多歲的佈雷‧馬克思回到巴西後,進入里約熱內盧的國家藝術學院繼續深造。在學期間與多位引領拉丁美洲現代主義運動的藝術哲人與建築設計健將交誼甚篤,其中,巴西著名的城市規劃師盧西奧‧科斯塔(Lucio Costa)就是他在學期的教授和鄰居。

佈雷‧馬克思自三O年代起,開始在家中大量收集植物花卉,並著手以雨林植物進行庭院設計。這樣的作法,雖為一些當時的同業所不解,他的大膽突破卻為拉丁美洲的景觀設計學掀起了一場關鍵的革命,通過隨性抽象的板塊元素,正式拒絕了當時主導的歐洲美學,推翻了巴西十九世紀以來常見的法式庭園設計學理。他也一反以進口花草(例如玫瑰)作為設計媒材的往例,大片使用色彩鮮明的本地熱帶植被,為二十世紀的地景注入一股歡樂與活力。

其後,佈雷‧馬克思所倡議的熱帶哲學,逐漸由小眾美學擴散至主流,於六O年代巴西政府著手規劃新城巴西利亞(Brasília)時,受派成為首席景觀建築師,如今城市中仍保有多處他的造景作品。

佈雷‧馬克思對於生活的品味可以體現在對於事物的好奇心之上,身為一位狂熱的藝術收藏家,他同時也是一位才華橫溢的男中音和廚師。這樣的熱忱驅使了他對於織品、珠寶、劇場、服裝亦多有涉獵,也讓他的藝術實踐廣泛地包羅了繪畫、雕塑、陶瓷、彩繪玻璃、版畫印刷等各色媒材。

跨領域互文的沉浸式庭園

佈雷‧馬克思將景觀建築師視為自然與人類間的橋樑,強調通過平衡原始林相與原生植被,以期能夠修復人類與自然之間的裂痕,他的作品彰顯雨林生命力的飽滿,傳達出對於自然界瞬息萬變的崇敬與尊重。

對於佈雷‧馬克思來說,不同領域的藝術形式之間充滿了相互闡發的互文性,尤其擅長將平面設計、織品、民俗藝術等傳統創作表達形式轉譯進入庭園規劃之中,這些跨領域的元素令他的設計獨領風騷,廣受喜愛。

其中,佈雷‧馬克思的景觀計劃時常運用植物的雕塑性格,尤其喜用棕梠、鳳梨科、象耳科等亞熱帶專屬植物,通過重複排列,達到強大的視覺震撼效果。

除此之外,佈雷‧馬克思對於庭園空間中,參觀者移動的軌跡亦相當敏感,擅長設身處地將動態的遊賞過程納入整體經驗的一環,並通過妥善安排光影、折射、尺幅等細膩的環境變因,創造出觸發五感的沉浸式體驗。

這次紐約植物園重現佈雷‧馬克思多個「水庭園」設計,即具體而微地捕捉了藝術家的細緻操作。

紐約植物園:活的博物館

紐約植物園為於布朗克區北邊,成立於十九世紀末,發展至今已逾百年歷史。植物園占幅兩百五十公頃的園區,居全美之冠,享有國家歷史地標(National Historic Landmark)的殊榮,園內包含令人稱羨的茂密溫帶森林,布魯克林河徜徉其中,切出崎嶇的峽谷,與紐約另一座位較為精巧的布魯克林植物園,大異其趣。

布朗克區的紐約植物園園區內規劃了五十多座姿態各異的庭園,收藏超過了百萬種植物花卉,旗下亦設有實驗室、圖書館等研究機構,以期能夠妥善地盡到收集、保存、研究、展示各類珍奇植物的任務,堪稱是一座「活的博物館」。

與一般國人理解中的植物園些許不同的是:紐約植物園近期的節目策劃別出心裁地集中呈現諸多在藝術領域影響深遠的大師,期望透過植物園的環境脈絡,打破過往視覺藝術或是文學領域的學科疆界,為文化藝術創造出全新的詮釋與理解。

依循如此的策畫脈絡,植物園多次結合視覺藝術和庭園花卉兩大脈絡,不僅曾探索旖旎的庭園風光對於諸如莫內之籌的印象派的影響,亦於園內呈現美國專以花朵表現陰性特質的女畫家喬治亞‧歐姬芙(Georgia O’Keeffe)以及你我耳熟能詳,自畫像中蓄著鬚的墨西哥藝術家芙烈達‧卡蘿(Frida Kahlo),不僅選介藝術作品,亦結合植物園的專長,策劃藝術家筆下植物的庭園陳列。

2020年紐約植物園更已宣告一檔令人期待的草間彌生展覽,預計轉換各大美術館一向的討論中心,將焦點帶向藝術家生涯長時間關注的四季循環。

綜合展陳

這次紐約植物園也發揮了綜合性展陳的強項,選介了佈雷‧馬克思一系列受巴西自然人文景觀啟發的藝術作品,搭配著庭園作品展出。展覽除了節選藝術家色彩濃艷的跨媒材抽象作品外,也包羅了描繪巴西生態的小尺幅版畫作品,是佈雷‧馬克思具象小品少見的展出。

園內的圓形大廳空間也別具誠意,將藝術家長年生活的莊園呈現在觀眾眼前。這所傳奇大宅子不僅是佈雷‧馬克思收藏植物花卉、實驗庭園概念和進行藝術創作的工作室,更是舉辦圈內知名派對的固定地點,常客包含獲頒普立茲克建築獎,堪稱建築界畢卡索的「巴西建築之父」奧斯卡‧尼邁耶(Oscar Niemeyer)。

植物園的再想像

佈雷‧馬克思是二十世紀後半葉拉丁美洲現代藝術與庭園運動的重要推手,與當時重要的建築師、造景師等思想家,形成極具引響力的思想團體。其設計延續十九世紀末發於歐洲對於「花園城市」的烏托邦設想,融合了現代主義正向的視覺能量,並與城市規劃緊扣,以期通盤思考人、自然與周遭環境之間的共生關係,有機回應在地人文與氣候的基材和植被。

佈雷‧馬克思大膽地將被視為生猛野蠻的叢林入題,是於庭園設計領域大量引用熱帶植被的全球第一人,一反時人追逐玫瑰花園等歐洲庭園對稱美學的現象,大力推廣原生植被的活潑生命力。

他的庭園就像是一張大型的畫布,大量援引現代主義的平面構圖、抽象形狀和濃烈的色彩,透過空間的佈局,讓身處其中的人們能夠對於自己的角色、建造設計物的仲介,以及自然環境三者之間的關係,產生新的解讀。

作為佈雷‧馬克思逝世後的首檔全面性回顧展,紐約植物園以跨領域的宏觀視野,竭盡心力地去捕捉這位通才前衛的實踐,從抽象幾何的運用到隨處可見的仿生哲學,具體而微地烘托出佈雷‧馬克思的現代主義精神以及對於巴西雨林原生態的迷戀,成功地將紐約植物園轉換成為一座熱帶風情洋溢的夏日天堂。

Comentário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