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Multi-cultural Communicator, Writer, Researcher and Consultant.
Publication
搜尋
藏品多元化的實踐與爭議(上)
初刊於《藝術家》2021年7月 #554 若套用「一句話讓某某界人士吵翻」的挑戰,試想一個引發博物館界論戰的題目,「去藏」(deaccessioning,或稱「出藏」)應能登上爭議排行榜前段。去藏的論戰折射出「新博物館學」的興起以及行業對於實踐的反思,映照出知識體系由永恆、...
重新定義與社會正義的關係——新畫廊模式?後疫情時代的反思與轉向(下)
初刊於《藝術家》2021年2月 #549 「危機感」或許能夠作為過去這一年的註解:新冠疫情造成社會經濟全面停機,美國大選、黑權運動「#BlackLivesMatter」與氣候變遷,將許多過往被視為理所當然的常態推翻。社會運動雜沓風湧,一股腦地將體制的諸多不公義攤開於眾人面前...
慢全球化時代的洗牌——新畫廊模式?後疫情時代的反思與轉向(上)
初刊於《藝術家》2021年1月 #548 《經濟學人》雜誌在2019年初預告: 世界經濟發展將由冷戰後的「全球化」(globalisation)時代進入「慢全球化」(slowbalisation)時代。 如此的預測昭示了上個世紀90年代所代表的全球化熱潮將逐漸趨緩,市場、產...
文化中立與社會正義的論戰
初刊於《藝術家》2020年10月 #545 過去幾個月波瀾攪動,美國警方一起起具種族針對性的過當執法,造成無可挽回的生命悲劇,黑權社會運動「#BlackLivesMatter」引起全球響應,不僅直指歐美文明建立在帝國主義與殖民剝削的黑歷史,更揭露後資本世界根植於歧視的種種差...
文化社會責任:紓困的想像
面對疫情對於商業慣例根本性的衝擊和變革,各界無不期望將這次的經濟大亂,轉為重整產業體質的契機。在解除封關之際,本文嘗試梳理歐美藝文紓困方案與相關爭議所照見的核心辯論,期望通過這些辯論的爬梳,分探藝文產業特性、於公共政策中的定位以及藝術機構能夠肩負的社會角色。
脫歐契機?──英國文化政策轉向與回應
這些政府投資的文化基礎建設資金,將由國內重要的臂距單位,進行獎助規劃,其中,英格蘭藝術委員會(Arts Council England)對於獎助對象以及評比標準的制定,扮演了領頭羊的關鍵角色,委員會於一月發布的十年方針,也成為各界一窺文化政策邏輯的風向儀。
淺探英國影響力與海外文化策略邏輯
描繪出中亞文化社群的「想像共同體」,以英國為領頭羊,鼓吹五國國內、區域間、國際間的產業交流與經驗傳承。
博物館做為市政廳?千禧世代的道德意識
在「反轉政治」與「社群參與」等概念時興的現下,21世紀的博物館被新世代賦予高度期望,投射「公民參政」的政治想像,主張復興希臘「集會所」(Agora)的古典功能以及「市政廳集會」(Town hall meetings)的辯論方法。
bottom of page